生成式人工智慧(GenAI)正在重塑工作完成方式,以及重新定義專案經理的角色。雖然GenAI在某些任務上表現出色,但人類的監督對於交付高品質的成果仍至關重要。以下是專案經理應該了解的重點。
在這個科技不斷進步的時代,生成式人工智慧(GenAI)正在撼動全球產業與規範,專案管理也不例外。從時程優化到成本分析及任務自動化,GenAI正在重塑工作完成的方式,以及重新定義專案經理的角色。
儘管生成式人工智慧(GenAI)能從做會議紀錄到進行腦力激盪,扮演一位超強助手,但別誤會,這項技術需要—實際上仍是必要—人類的指引。隱藏決策過程、捏造數據、洩漏隱私、抄襲、偏見和錯誤資訊都會干擾演算法。
組織顧問Juanita Woods博士,Ph.D,PMP,PgMP,同時也是University of North Georgia,Mike Cottrell 商學院 (College of Business) 副教授,在亞特蘭大舉行的 PMI® 全球峰會中表示:「專案管理需要資料與洞察力的結合,AI在資料管理、專業知識和編寫程式碼方面表現出色。它理解『如何』和『做什麼』,但人類能夠理解『為什麼』。可以把AI想像成一位智商200,但情緒智能只有5歲的學者,是一位我們可以一起合作完成工作的學者。AI是一種工具,就像一把錘子,而且是一把聰明、多面向的錘子。」
因此,人類的監督變得至關重要。由人類來進行指引,確保 GenAI 合乎倫理、準確,並與組織目標保持一致。
理解人類參與流程的作用
「人類參與流程」(Human-in-the-loop)是一種將人類監督整合到生成式人工智慧(GenAI)流程和系統中的方法。本質上,它確保人類仍然是決策過程中的關鍵部分,與演算法協作以提升效能、可靠性和倫理性。這種協作使得在人類洞察力、專業知識、創造力和倫理至關重要的現實情境中, GenAI 更有能有效運作。
「目前,人類與 AI 之間正在形成一種互補關係,」OneReach.ai 的創始人、首席設計師兼首席技術專家Robb Wilson表示。OneReach.ai 曾在 Gartner 首份企業對話式 AI 平台報告中被評為頂尖公司。他同時也是《隱形機器時代:打造智慧數位工作者的實用指南》一書的作者。
「人類不擅長在執行重複性任務時保持不犯錯,」Wilson解釋道,「但機器在這方面表現得很好。相對地,機器不擅長建立情境並為問題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,這反而是人類的優勢。我們在建立這些先進系統時應該謹慎,利用機器的長處使人類提升,反之亦然。人類參與流程(Human-in-the-loop)是這一過程的關鍵部分。」
人類參與流程的考量因素
Desiree Underwood-Williams是WCG Clinical Services的 PMO主管,WCG Clinical Services 是一個致力於提升臨床藥物試驗品質與效率的組織。對於Underwood-Williams來說,能夠信任數據至關重要。「當我們考慮將 AI 應用於流程時,我們不能輕易地將人類與 AI 分離,」她說。「我們需要讓人類參與其中,我們需要分析我們的產出,了解我們的數據,並對其準確性有信心。」
根據PMI的研究,生成式人工智慧(GenAI)已經在影響專案的執行方式,並改變了專案經理的職責。這種影響未來只會更加明顯。在考慮如何整合GenAI以產出高品質成果時,專案經理應根據兩個維度來評估專案的任務與交付標的。
第一個維度是複雜度,從低到高,並涵蓋了一些因素,例如任務包含了多少變數、是否有需要考慮的商業情境層面,以及是否需要特定的專案管理知識和經驗。
第二個維度是GenAI達到預期產出所需的人類干預程度。在此情況下,任務越複雜,完成該任務所需的人類干預就越多。
在這兩個維度內,專案經理可以在擴大應用、協助到完全自動化的連續範圍內,根據需求決定GenAI提供多少支援。
攜手合作,我們可以做得更多
「AI正在重塑專案管理,提供增進效率、精確度和品質的機會,作為專案專業人士,我們不僅僅是觀察者,更是這場轉型的積極參與者。」位於美國馬里蘭州Rockville,Montgomery郡政府的首席企業專案管理師Keisha Lewis,PMP,說道。
儘管GenAI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,但我們必須記住,演算法並非人類。它們無法挑戰權威、維護道德標準,也無法為自己的選擇負責。但專案經理可以做到的不只這些,因為他們擁有同理心、責任感、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許多其他技能。這些是無論多麼先進的機器都無法複製的特質。這就是為何運用GenAI的專案需要「人類參與流程」。
【文章出處】
https://www.pmi.org/blog/human-in-the-loop-what-project-managers-need-to-know